- 网站地图
- /
重庆科技创新平台呈“众星拱月”新格局
本报记者 陈钧 李星婷
春夏之交,重庆科技创新的“田野”上,一派勃勃生机:
4月15日,科技创新重大平台西部(重庆)科学城迎来107个重点项目同时开工;
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45个在建项目“五一”期间,马不停蹄,加紧建设;
江津区,5月9日迎来与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的携手,为西部(重庆)科学城打造南部科创中心;
璧山区,最近也迎来18个项目开工,朝着深度融入西部(重庆)科学城的目标,大步迈进;
重庆经开区,备受关注的广阳岛智创生态城已于3月完成发展战略研究,目前已形成总体城市设计框架和总体生态网络;
……
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一重大战略目标,重庆正在加快、再加快。
完成这一重大战略目标,重庆不仅仅要高标准高水平建好西部(重庆)科学城这个科技创新重大平台,还要探索好“一城多园”模式,为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多点支撑。
正是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重庆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突出重点,各创新园区结合自身所长展现特色,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各类创新平台通力协作,令重庆科技创新平台呈现出“众星拱月”的新格局。
有重点
打造西部(重庆)科学城
重庆集聚最好资源
塔吊挥舞、机器轰鸣、工程车辆络绎不绝……
“五一”期间,西部(重庆)科学城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2万多名建设者坚守在项目一线,开足马力抢时间、抓进度、赶工期。
“西部(重庆)科学城是重庆科技创新的重大平台,是重庆市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自去年科学城建设启动以来,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重庆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说。
科学城跟普通的科技园、工业区不一样,它主要聚焦基础科学研究、原始创新发明,研发的是“国之重器”。
随着我国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愈发重视,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以申建国家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契机,加大基础科学研究,以期在未来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
西部(重庆)科学城诞生伊始,重庆就提出举全市之力、举全市之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科学城。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试验区、国家级高新区、西永综保区等“金字招牌”;中欧班列(重庆)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多个开放平台通道;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高校;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等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为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拿出了最好的资源。
启动建设时间不长,但西部(重庆)科学城已经用事实证明:“金篮子”能装“金鸡蛋”。
去年,科学城引进中国电子重庆信创产业示范基地等项目131个,基本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大健康、高技术服务四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项目建设牵动发展全局,关系发展质量,决定发展成效。筑牢项目建设这个“压舱石”,也是西部(重庆)科学城发展的题中之义。
市委市政府将2021年确定为科学城的“项目建设年”。
今年1-3月,科学城新签约正式合同项目40个、投资额473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99%。其中,四类主导产业签约正式合同项目数量占比100%。
今年4月15日,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重庆中心、中国电子重庆信创产业示范基地(中电重庆软件园)等107个重点项目在科学城集中开工,总投资超千亿元。
各种创新资源,正加速向西部(重庆)科学城汇聚。
同样“大干快上”的,还有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它是重庆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另一块重要拼图。
位于两江新区龙盛片区的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坐落在明月山下,环抱着美丽的明月湖,注重产城景融合,彰显“生态、科技”内涵。这里,正按照产业协同、人才协同、生活协同、生态协同的理念,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规划建设,努力打造人文、智慧、科技融为一体的高端人才聚集地。
截至今年4月底,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已吸引西北工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3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入驻。聚集创新人才1000余人,其中院士团队12个,博士近400名。
按照“四个协同”理念建设的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正与采取“一区多园”模式的西部(重庆)科学城,在重庆主城都市区东西两头形成创新极核,并与重庆其他科技创新平台一起交相辉映,支撑起重庆科技创新新格局。
有特色
41家创新园区
77个产业基地“各展所长”
今年2月,位于璧山高新区的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是康佳集团和璧山区联合组建,旨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光电技术产业集群。
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该企业汇集了一支300余人的全球顶尖Micro LED高层次研发团队,共完成700余项有效全球专利提案,130项国际PCT专利提案等,在全球Micro LED技术领域形成领先的核心竞争力。该研究院将在上游原材料、零部件、新一代应用产品等方面全面发力,计划用3-5年时间打造完整生态链,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Micro LED产业高地。
不只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璧山高新区还建成了以比亚迪动力电池研究院为代表的专业技术平台。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比亚迪“刀片电池”已经量产,去年智博会签约的比亚迪动力电池全球总部,将汇聚一支多达3000人的科研团队。
璧山高新区,只是重庆打造创新平台的一个缩影。通过大力推进各类特色创新园区建设,目前,重庆拥有高新区和经开区等创新园区41家,各类特色产业基地77个。各平台均围绕园区特色优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目前,我市已建成重庆高新区、璧山高新区、永川高新区、荣昌高新区4个国家高新区。4个国家高新区实际管辖面积近461.51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GDP的12.4%以上,国家高新区对区域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例如,重庆高新区依托大学城创新资源,启动打造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区、科技创新小镇、国家产教融合生态示范区和科技创新生态社区等综合体等,凸显“科学”特色。璧山高新区坚持“双创”引领着力创建“1+3+N”科技创新体系,全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650.1亿元,同比增长6.8%;永川高新区以“产城职创”为路径,全年营业收入115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108亿元,GDP总量535.88亿元;荣昌高新区,依托人源化抗体转基因动物等建成全国唯一无菌猪试验基地,聚集了多家知名饲料研发、加工企业,成为全国最大的饲料生产基地。
除了特色创新园区,重庆还有各类特色产业基地77个,其中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3个、市级特色产业示范基地11个、市级特色产业建设基地53个,覆盖了全市85%以上产业园区。
铜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示范园、两江新区的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园、重庆经开区的物联网、江津园区的粮油加工、垫江园区装配式建筑、秀山园区的中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均呈现出集聚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有力推动了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还着力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一手抓研发创新,一手抓补链成群”,努力把科技创新势能转化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如为弥补创新短板,围绕创新链薄弱环节,大力实施引进科技创新资源行动计划,多模式签约引进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91家机构的创新资源;着眼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和优化升级,聚焦重庆市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梳理形成“技术图谱”,对应进行研发平台、人才团队、重点项目等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探索出一条精耕细作的创新链布局路径。
数据显示,目前重庆市已布局国家科技创新基地67个,研发人员增长64.4%,研发投入强度提高0.5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分别达到37.9%、55.7%,科技进步贡献率58.6%。
有协作
中央和地方、川渝两地、企业与政府
各种科创平台配合密切
今年2月,凭借超高精密3D打印系统,落户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的重庆摩方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摩方),拿到了2021全球光电最高奖“棱镜奖”。
“尽管技术领先,但我们也面临难题,那就是如何更好地带动国内应用。”摩方精密副总经理邹斐说。
作为“0到1”的原创性硬技术,在国内工业领域的应用推广相对迟缓,摩方绝大多数的工业客户来自发达工业国家。如何强化场景应用、推动原创技术落地成了紧迫任务。
通过搭建“明月湖超高精密增材研究院共享平台服务”,两江协同创新区解决了摩方的难题。一方面,通过共享服务平台,让有关技术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另一方面,依托落户两江协同创新区的35家科研院所联合攻关下一代精密打印多样性、稳定性问题。
“这种解决方案具有创新性和战略性,科研资源富集的优势让我们融入了一个开放合作、技术互动、资源互通、研发创新的生态体系。”邹斐说,目前,两江协同创新区35家科研院所绝大多数成为摩方的客户,形成新的产业链聚集。
为促进各科技创新平台以及各类创新要素协作发展,重庆下功夫优化创新生态——
截至今年4月底,已建成国家级创新创业孵化平台77家,打造环大学创新生态圈6个,孵化总面积61.4万平方米,入驻孵化企业1803家、团队1281个,孵化毕业企业622家、高新技术企业46家;
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建成科技服务“一网通办”系统;
科技金融支撑不断完善,在全国率先开展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为4515家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133.78亿元;
建立种子、天使、风险投资三支政府引导基金,累计组建子基金86支、基金规模248.87亿元,投资项目1212个、投资金额近150亿元;
……
不仅仅是内部联合,科技创新平台的协作还体现在更高的层级:
围绕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0年4月,重庆市科技局与四川省科技厅签订了《科技专家库开放共享合作协议》,实现了两地3万余名科技专家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此举打破了两地专家信息共享壁垒,有利于高端人才流动和集聚,促成川渝两地科技创新平台进行跨区域协作。
两地合作的捷报不断传来——
2020年7月,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在渝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川渝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今年5月,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自贡恐龙博物馆、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共建的“古生物与古环境协同演化”实验室,以及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与成都市公园城市植物科学研究院共建的“乡土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实验室,获批川渝共建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进入全面实施、加速推进的新阶段。川渝两地协同创新日益紧密,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基础研究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集聚等方面协同发力、相向发展,共同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基地。为此,重庆尽最大限度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作用,促进其与本地科创平台开展密切合作。
如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长安集团、重庆机床、苏州绿的、中技克美等公司保持长期合作,联合进行产品开发、理论研究等,多项专利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应用,专利转让超过5000万元,打破了一些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
又如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在渝央企以及重庆建筑企业联合,承担60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围绕超大跨拱桥建造与运维、桥梁内在病害无损诊断和复杂隧道建设运维关键技术,为重庆打造“桥都”,乃至建设交通强国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重庆已获批建设运行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这些国家重点实验室不但为重庆汇聚了一批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还取得了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成为重庆引领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
数读>>>
截至目前
我市已布局国家科技创新基地67个
研发人员增长64.4%
研发投入强度提高0.56个百分点
高技术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37.9%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55.7%
科技进步贡献率58.6%
我市已建成国家级创新创业孵化平台77家
打造环大学创新生态圈6个
孵化总面积61.4万平方米
入驻孵化企业1803家、团队1281个
孵化毕业企业622家、高新技术企业46家
数据来源:市科技局
- 买房必看,重庆最新房贷利率出炉,首套房最低5.35%2017-07-13
- 重庆信用贷款培训班(重庆贷款咨询)2017-07-13
- 重庆信用贷款就选马铃薯投资(重庆 小额贷款公司)2017-07-13
- 重庆市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管理平台(重庆公共信用平台)2017-07-13
- 重庆企业信用贷款服务(重庆信用贷款公司)2017-07-13
- 重庆商业农村银行信用贷款利率是多少(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信用贷款能贷款多少)2017-07-13
- 重庆有哪些民间信用贷款(重庆信用贷款哪家好)2017-07-13
- 重庆银行企业信用贷款政策(重庆银行房屋贷款政策)2017-07-13
- 重庆信用贷款哪家好(重庆信用贷款哪家好贴吧)2017-07-13
- 重庆信用贷款机构(重庆信用贷款公司)2017-07-13
- 重庆市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管理平台(重庆公共信用平台)2017-07-13
- 重庆信用贷款哪家好(重庆信用贷款哪家好贴吧)2017-07-13
- 重庆顶呱呱和重庆摩尔龙信用贷款(重庆摩尔龙贷款怎么样)2017-07-13
- 重庆银行公务员信用贷款(重庆公务员贷款哪家银行好)2017-07-13
-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信用贷款利率(重庆农商行消费贷款利率)2017-07-13
- 重庆公积金怎么办理信用贷款(重庆公积金信用贷款的银行)2017-07-13
- 重庆民间信用贷款公司电话(重庆民间信用贷款公司电话地址)2017-07-13
- 重庆银行企业信用贷款政策(重庆银行房屋贷款政策)2017-07-13
- 重庆信用贷款贷款公司靠谱排名(重庆贷款中介公司排名)2017-07-13
- 重庆市建行信用贷款条件(重庆建设银行贷款利率)2017-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