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房屋抵押贷款,重庆信用贷款,重庆小额贷款首选巨能贷款咨询中心。
各种贷款问题,咨询热线15730441319
当前位置:首页 > 贷款资讯 > 信用贷款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贷款资讯 > 信用贷款资讯

消费金融“忽悠症”:利率不透明,能平黑征信「聚焦315」

栏目:信用贷款资讯 时间:2022-03-21 19:22:51 浏览: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付乐 冉学东 北京报道


3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消费金融行业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同时也是被重点监管的对象。


近年来,时有消费者投诉反映消费分期手续费或违约金高、利率不透明、暴力催收等。此外,也出现不顾消费者综合授信额度、还款能力、还款来源等实际情况,过度营销、诱导消费者超前消费,致使消费者出现过度信贷、负债超出个人负担能力等风险。


利率不透明


针对个人消费贷款的不规范营销,3月14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诱导的风险提示》中提到,警惕营销过程中混淆概念,诱导消费者使用信用贷款等行为,比如,以“优惠”等说辞包装小额信贷、信用卡分期服务;或是价格公示不透明,不明示贷款或分期服务年化利率等。


记者搜索某投诉平台,显示因“利率”原因投诉的高达135830条。“未明确贷款实际利率”“远超国家标准利率”“合同写的利率和实际利率不符”等投诉出现频率颇高。


此外,记者也经常收到类似的广告或短信,“您的借款额度预估可达20万,年化利率6.8%起”“您被选为优质客户,最高可申请15万元贷款,借一千每天只还2毛钱”“您的50元优惠券到账,办理贷款即可享受”


不少用户被五花八门的广告吸引,产生了利率很低的错觉,在对利率不清晰的情况下办理了借贷业务。在签署借款合同后才发现,很多借贷平台的利率远高于24%。专家表示,这种片面强调日息低、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条件,属于模糊借贷实际成本,容易让人产生错误理解,侵害消费者知情权


记者曾多次致电多家助贷平台,询问利率是否为其展示利率。客服基本都表示,各人信贷情况不一,最终利率以实际利率情况为准。


去年10月前后,多家消费金融公司称接到窗口指导意见,监管部门要求各地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将个人贷款利率全面控制在24%以内,存量贷款也要在过渡期内调整完毕。


除了将个人贷款利率控制在24%之内,央行在去年3月还要求消费金融公司在内的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以明显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


专家表示,消费金融行业进入了精耕细作的新阶段,“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以高利率覆盖高风险的做法并不可取。金融的核心是风控,如何加强风控、控制成本、降低利率才是长久之计。


征信难洗白


近期,“征信修复”“黑户漂白”“一键修复”等噱头层出不穷。这是一种有偿组织,通常在各大互联网平台发布揽客内容,声称可以帮助消费者删除不良征信或者是注销贷款记录


近年来,以“征信修复”形式出现的黑产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不仅严重侵犯了消费者利益,也扰乱了金融秩序。


行业人士表示,此类黑产具备成本低、利润高、市场需求大等特点,也间接催生了一系列借着“征信修复”的名义赚取高额报偿的组织。


作为“经济身份证”,征信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一些逾期借款人为“消除征信”,给银行、消金公司提供虚假材料,妄图“修复征信”。另有出现诱导催收人员违规,以此敲诈金融机构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多个监管部门发布防范代理维权风险文件。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关于防范银行业金融领域“非法代理投诉”风险的公告》;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防范金融领域代理维权风险优化营商环境的通告》;福建银保监局印发《关于开展打击不良代理投诉举报专项工作的方案》,成立打击不良代理投诉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而作为消费者要理性维权,对因自身问题导致的债务问题、征信问题,应当通过守法守规的渠道解决,切忌“病急乱投医”。“征信修复”不但不能替消费者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易造成诈骗,使消费者陷入重大经济损失、被列入失信名单、数据隐私泄露等风险。更有甚者配合黑产人员从事相关违法犯罪活动,也会让自身陷入违法犯罪的境地。